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1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工业技术   1210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1890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1475篇
  2003年   851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525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10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采用脉冲电沉积制备了含有不同添加剂和不同Al2O3颗粒的Al2O3/Ni-Co复合材料,比较了不同添加剂和不同Al2O3颗粒对材料表面光洁度、显微硬度、室温和高温下的塑性变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形前、后材料的微观组织。当采用糖精为添加剂时,材料的硬度、室温断裂强度、超塑温度下的延伸率分别达到469HV、1150MPa和632%。  相似文献   
102.
溶解钎焊时Cu在Cu-Ag及Cu-P合金钎料中的溶解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溶解钎焊条件下母材Cu在Cu-Ag及Cu-P合金钎料中的溶解行为。测量了在800~920℃的温度范围内铜箔在Cu-P和Cu-Ag合金中的溶解厚度。推导并计算出Cu在这两种合金钎料中的溶解速度常数存在如下关系:kCu-P(T)=10kCu-Ag(T)。结果表明,采用溶解钎焊工艺时在相同条件下液态Cu-P合金对母材Cu的溶解量大于Cu-Ag合金的。由于溶解钎焊工艺在一个热循环内具有反应时间短和温度变化快的特点,因此Cu在液态钎料中快的溶解反应速度是实现溶解钎焊的根本原因。同时,P元素与Ag元素相比具有加速溶解母材的作用,是实现溶解钎焊必不可少的合金元素。研究了合金元素的添加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钎料成分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3.
内压对5A02铝合金充液剪切弯曲管微观结构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剪切变形对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方法研究铝合金剪切弯曲管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不同内压对外侧圆角和内侧圆角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未变形管材的晶粒尺寸为100μm;在内压为15.2MPa时,变形管材的外侧弯角区域晶粒尺寸为50~100μm,而内侧弯角区域晶粒细化到30~50μm;当内压达到38.0MPa时,晶粒进一步细化,在变形管材的外侧弯角区域晶粒尺寸达到30~50μm,而内侧弯角区域晶粒细化到10~20μm。由此可知,剪切变形对两圆角区域的微观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成形压力的提高,晶粒尺寸逐渐细化。由于内外侧不同的变形程度,即便成形压力相同,内侧晶粒尺寸也明显小于外侧的。  相似文献   
104.
水环境下深部硬岩的黏弹塑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二矿区深部斜长角闪岩进行干燥与水环境下的流变实验,分析流变实验数据,研究各级应力水平下斜长角闪岩两种试样的黏弹塑性。结果表明:水对岩石的瞬时弹模及黏塑特性的影响不大,对岩石黏弹性影响显著。分析水对岩石黏弹塑性影响的原因。根据试样的实验破坏前特点,选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描述斜长角闪岩流变特性,求得两种试样的岩石流变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分析发现:水对参数E1影响明显,而对参数E2影响不大;黏滞系数的离散性大,水对其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5.
原位测量法研究AZ31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的沉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原位方法去测量AZ31镁合金在化学镀Ni-P过程中基体在镀液中的开路电位和体积表面的镀层形貌变化。通过开路电位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AZ31镁合金化学镀Ni-P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化学镀Ni-P的沉积过程包括镀层的形成过程和镀层的增厚过程,其中镀层的形成过程又包括镍晶核的形核和长大过程、镀层的二维扩展过程和镀层的三维搭接过程。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了Ni-P镀层的球形瘤状物不仅形成于镀层的增厚阶段,同样也形成于Ni-P镀层的初始沉积阶段。不同沉积阶段的沉积速度变化分别与各自的沉积机理对应。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结构的Cu/液体微胶囊复合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表征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微胶囊使得复合镀层由粗晶结构转变为纳米晶结构,其中镀层中液体微胶囊及铜纳米晶的尺寸分别为2~20μm和10~20nm。此外,通过理论分析证实了铜与液体微胶囊的电沉积过程遵循电化学沉积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电沉积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7.
通过铸造和300℃热加压制备细晶Mg-6Zn-4Y合金,利用XRD、OM、SEM和TEM研究合金组织,并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α-Mg和W相两相组成,挤压态合金具有双峰晶粒尺寸分布;细小晶粒为动态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为1.2μm;粗大晶粒(占面积分数的23%)为未再结晶区域,并沿挤压方向被拉长。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71±10)MPa,(350±5)MPa和(7±2)%,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合金高强度归因于晶粒细化和W相、纳米沉淀颗粒及强基面织构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8.
Al-Mg-Si合金中Mg_2Si和Si粒子在晶间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Al-Mg-Si合金晶界组成相(Al-Mg2Si及Al-Mg2Si-Si)间的电化学行为和动态电化学耦合行为,提出Al-Mg-Si合金的晶间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晶界Si的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的正,在整个腐蚀过程中作为阴极导致其边缘Al基体的阳极溶解;晶界Mg2Si的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的负,在腐蚀初期作为阳极发生阳极溶解,然而由于Mg2Si中活性较高的元素Mg的优先溶解,不活泼元素Si的富集,致使Mg2Si电位正移,甚至与其边缘Al基体发生极性转换,导致其边缘Al基体的阳极溶解。当n(Mg)/n(Si)〈1.73时,随着腐蚀的进行,合金晶界同时会有Mg2Si析出相和Si粒子,腐蚀首先萌生于Mg2Si相和Si边缘的无沉淀带,而后,Si粒子一方面导致其边缘无沉淀带严重的阳极溶解,另一方面加速Mg2Si和晶界无沉淀带的极性转换,从而促使腐蚀沿晶界Si粒子及Mg2Si粒子边缘向无沉淀带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采用间氯苯甲酸(m-CBA)、1,10-菲罗啉(phen)和醋酸铜合成一种新颖配合物Cu(phen)(m-CBA)2,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9699(4)nm,b=1.15452(2)nm,c=1.5335(2)nm,β=111.118(2)°,V=4.9051(1)nm3,Z=8,F(000)=2328,R1=0.0728,wR2=0.2234[I>2σ(I)]。结果分析表明,中心铜原子和来自1个1,10-菲罗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2个间氯苯甲酸分子的2个氧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一个变形平面四边形的配位模式。该配合物中铜原子之间存在顺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热处理对Mg-3Sn-1Mn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XRD分析以及抗拉和蠕变测试,研究热处理对Mg-3Sn-1Mn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对Mg-3Sn-1Mn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明显影响。当在420℃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大多数Mg2Sn相溶入基体。但在250℃时效处理后,在时效合金的晶界和晶内析出大量细小的Mg2Sn相,从而时效合金的抗拉性能和蠕变性能被明显改善,其强化机理可能与α-Mg基体中Mg2Sn相的弥散析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